本网讯继4月21日上午在六教B314的的讲座成功举办之后,当天下午,南京大学法语系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山学者”黄荭教授,针对2015级法语MTI和MA的研究生,举办了一场题为“翻译与文体学”的专题讲座,该讲座在四教115举行。
讲座伊始,黄荭教授就与同学们进行互动,要同学们谈谈在翻译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与难题。同学们都踊跃发言,积极参与讨论。有同学就问到:“如果在翻译过程中碰到不理解的词,而自己又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对此,黄荭老师则回答说,首先同学们要多看书,看的多就懂得多,从事翻译工作的人就是要争取做一个“杂家”,各个方面都了解一点对翻译是大有用处的。其次,同学们可以“曲线救国”,多上网去找一些平行文本进行对比来理解词义。接着,她教导大家可以从构词方面去猜测词的意思,当然也可以选择向老师求助。此外,同学们还提了一些关于论文与实习方面的问题,黄荭教授都一一耐心地做了解答,为同学们在学业上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与方法。在讲解的过程中,黄荭老师结合自身的经验,给在座的同学提了一点建议:在研一阶段,要踏踏实实的看书,扎实基础;同时可以有选择的去旁听关于社会学与哲学之类的课程,为以后的论文写作打下基础。在研二的时候呢,则要有目的的去进行社会实践,抓住机会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
黄荭教授在为同学们答疑解惑
随后,针对非文学翻译,黄荭教授为大家进行了讲解。黄荭教授多年从事翻译工作,著作颇丰,关于非文学类的翻译也有很多的体会与心得与大家分享。她提到翻译的标准是“信、达、雅”,我们不仅要准确理解原文的字面意思,更要去揣摩作者的深层意图,要考虑到交际情景和现实需要,从而努力译出更为贴切文章。翻译作为一种职业活动,需要翻译从业人员的自主学习与触类旁通,也需要译员善于进行总结,学会经验分享,同时还要求译员要具备团队合作精神。译员在体现自身素质的同时,也要遵守行业规范,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翻译作品。黄荭教授的演讲事例,多是自己在翻译实践过程中总结的经验以及教训,给了同学们很大的启发。与此同时,她的语言风趣,事例丰富生动,整场讲座笑声不断,听众们反应热烈。
认真听讲座的同学们
今天的讲座之后,黄荭教授使同学们开拓了眼界,更加深刻地了解了翻译这个行业,大家都觉得获益匪浅。因此,他们很期待明天的讲座,希望能发现更多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