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学术

学术活动

首页 >> 科研学术 >> 学术活动 >> 正文

施尼茨勒的作品分析——兼谈维也纳现代派叙述视角的转变

发布日期:2018-04-23    作者:     来源:     点击:

本网讯 2018年4月20日,研究生处“名师名课名讲坛”项目支持的系列讲座:施尼茨勒的作品分析——兼谈维也纳现代派叙述视角的转变,邀请了著名德语文学研究专家韩瑞祥教授就施尼茨勒的作品及维也纳现代派的叙述视角进行了专题讲座。这次讲座是在德语系余杨讲授所开设的课程“德语诗学名篇选读”为依托下,以授课形式专门面向德语系老师、研究生和博士生所展开的近文本分析互动讨论课。

 

韩瑞祥教授开展专题讲座

韩瑞祥教授首先分析了施尼茨勒的早期作品《儿子》,指出此作品是施尼茨勒由传统向现代叙事手法的过渡尝试,尤其体现在叙述者的功能,由全知全能转变成了一个局外之人。整个叙述一个杀人的事件是由一个医生通过与外界人物的交谈结合自我的内在思考构成,而医者在文末所提出的连串反问既可被视为是一种修辞性的评论,也可视为对读者提供的一种开放性的思考空间,同时暗示了人心灵的不可认知性。

紧接着,韩教授又例举了施尼茨勒的中期作品《古斯特少尉》,这是一部典型的内心独白式的叙事,所有的事件都是由主人公的“我”来阐述的,这与前文《儿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了维也纳现代派创作视角由外向内,由客观向主观的转变。

 

在场师生收获颇丰

讲座末,在座的师生们再次根据自己的理解针对《儿子》和《古斯特少尉》中的具体内容问题进行了提问。韩瑞祥教授都一一做了详尽地解答,并再次回归《儿子》的文本,以文中“不幸之人”(德语:Der Unselige)一词为例,重点出了这一词对于全文的隐喻性和导向性作用,体现了作家在创作过程中的字斟句酌,强调了细读文本的重要性。最后,在德语系余杨教授的主持和致辞感谢下,此次讲座授课圆满结束。韩瑞祥老师以生动明了的阐释、举例,以及充满对后备关怀的学术建议,使听课的师生深受启发,获益良多。


联系方式

网站网址:www.lfgd49139.com

学生工作电话:(020)36207116

地       址:中国广州市白云区白云大道北2号 第四教学楼 510420

  • 官网微信二维码
Baidu
sogou